扫码下载手机银行
扫码关注微信银行
扫码下载广银信用卡
扫码关注惠e通
扫码关注微时光
扫码关注广银e家
适老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广银 > 广银专题 > 金融知识宣传专题
以案说险(十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时间: 2022-06-01
【字体:
【打印】
  【案例】

  一天,陈先生微信收到“熟人”王某发来的语音:“借我5000块钱吧,我着急买点东西。”陈先生听到是朋友的声音,没多想就转了5000元过去。不久,王某又问陈先生能不能再借9000元,陈先生把自己余额还剩400元的截图发给王某,王某说:“400也行,400也转给我吧”,陈先生才起了疑心,但此时,他的微信已经被“王某”拉黑。

  海口市民刘先生也遭遇了类似骗局,他收到“妹夫”的借钱信息,对方开门见山要借3000元,还发了一条2秒长的语音“是我本人”,刘先生转账3000元后,才收到妹夫微信号被盗的消息。

  案例分析

  人们普遍认为,语音聊天是真实的象征。实际上,即使收到了某人的语音,也不能代表对方就是其人。在石家庄的一起案中,警方曾对披露,嫌疑人通过用户聊天记录里发出过的语音取样模拟出新的录音信息从技术上来说,只要有样本,就能模拟出新的内容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苏州的一起案件中,诈骗分子也是通过提取原声语音中的内容信息,包括原声的节奏和情感,再结合被模仿人的音色进行转换,这种基于音色与内容分离的声音转换技术可以接近100%的声音复刻。由此可见,高新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诈骗份子犯罪的工具。语音并不等于绝对真实,完全可能是犯罪分子有意复制出来、用于诱骗钱财的“靡靡之音”。

  【风险提示】

  请广大消费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接到朋友或家人来自聊天工具的“借钱”“转账”请求,即使“听起来”是真的,也应通过视频聊天或当面确认等方式查实清楚情况,勿贸然转钱,以免遭遇骗局导致财物受损。

  同时,请谨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勿轻易给不相识的“好友”发语音或在网上留存自己的语音,避免被有心之人截留后用以制作虚假声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诈骗或其他违法犯罪。

   

附件:
相关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