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客户W先生(化名)遭遇“虚假征信骗局”,诈骗分子伪装成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声称客户存在不良征信,一步步指引客户点击进入伪装成人行征信系统的钓鱼网站,通过“共享屏幕”的方式,诱骗客户在自己手机设备上填写个人信息,向多家金融机构贷款,待放款到账后又操作转账至诈骗分子指定账户,导致客户资金遭受损失。
【案例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引入远程、非接触式服务,一方面方便了人民群众办事,但另一方面也让一些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上案例为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外,2023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反电信网络诈骗通过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等多部门协同、重拳打击,据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1-7月电信诈骗立案数已同比大幅下降。
【案例启示】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不法分子冒充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情况,建议询问来电人所属机构和工号等信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了解是否存在其所述情况,同时不要随意点击他人提供的网络链接,避免电信诈骗人员通过钓鱼网站(仿冒监管机构网站)获取客户银行账户的情况。
2、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平时应注意妥善保管好个人金融信息,定期认真核对自己的账务信息,及时了解掌握自身金融账户的情况。如遇不慎泄露个人重要信息的情况,应立即联系相关金融机构,修改关联信息,对账户进行止付,必要时报警处理,尽量减少损失。
3、应对电信诈骗妙招
对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诈骗手段,广州银行在此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擦亮眼睛,遇到和金钱有关的事情一定要多想一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及时报案”,防范电信诈骗。
(广州银行信用卡中心供稿)
